09安全威胁趋势和反病毒行业发展情况

从1988年我国发现了最早的计算机病毒“小球”和“大麻”以来,20年转眼已过,这20年既是病毒与反病毒“魔道较量”的20年,也是反病毒行业高速发展、不断前行的的20年。早期的病毒,难以清除,现在的病毒,更难防御,但尽管“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”,却正如同安全厂商所追寻的目标一样,每个用户、每个开发者都都坚信,我们总有一天可以战胜毒魔,不再被其左右。当然,距离那一天还有段距离,但是回首过往,展望未来,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和曙光。

  说到病毒,到底何为病毒?其实很多朋友还并不了解,那么我们不如翻阅资料,看看病毒真正的定义(中学、大学课本上的定义)“计算机病毒,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,影响计算机使用,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。”这是我国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正式定义,但是在实际中,所有会对用户的计算机安全产生威胁的,都被划入了广义的病毒范畴,特别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恶意脚本、木马病毒、蠕虫变种等等。


09安全威胁趋势和反病毒行业发展情况

09安全威胁趋势和反病毒行业发展情况

  病毒类别和新兴威胁

  病毒大致分为以下几类:传统病毒,宏病毒,恶意脚本,木马、黑客、蠕虫、破坏性程序(资料来源于网络)。

  1.传统病毒:能够感染的程序。通过改变文件或者其他东西进行传播,通常有感染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型病毒和感染引导扇区的引导型病毒;

  2.宏病毒(Macro):利用Word、Excel等的宏脚本功能进行传播的病毒;

  3.恶意脚本(Script):做破坏的脚本程序。包括HTML脚本、批处理脚本、VB、JS脚本等;

  4.木马(Trojan)程序:当病毒程序被激活或启动后用户无法终止其运行。广义上说,所有的网络服务程序都是木马,判定是否是木马病毒的标准不好确定,通常的标准是: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,隐藏在后台,服务器端一般没有界面无法配置;

  5.黑客(Hack)程序:利用网络来攻击其他计算机的网络工具,被运行或激活后就象其他正常程序一样有界面;黑客程序是用来攻击/破坏别人的计算机,对使用者本身的机器没有损害;

  6.蠕虫(Worm)程序:蠕虫病毒是一种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、电子邮件、P2P软件等自动传播自身的病毒;

  7.破坏性程序(Harm):病毒启动后,破坏用户计算机系统,如删除文件,格式化硬盘等。常见的是bat文件,也有一些是可执行文件,有一部分和恶意网页结合使用。

09安全威胁趋势和反病毒行业发展情况
“冲击波”、“震荡波”等病毒曾带给用户很多恐怖的回忆

  上面这些类别,目前大多仍在“一线”。不过传统病毒、宏病毒等已基本可以被杀毒产品有效识别和快速清除,通过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也能够有效预防。而恶意脚本、木马、黑客程序,包括部分蠕虫和破坏性程序,目前仍然困扰着厂商,也威胁着用户。特别是近年来,以“冲击波”、“震荡波”、“熊猫烧香”、“武汉男生”等为代表的蠕虫,和以“挂马”网页为代表的木马病毒和部分骗取用户钱财、盗取账号、密码等信息的黑客程序,渐渐成为威胁主流。前者破坏性极强,具备瞬间使系统崩溃的巨大威力,后面两类则具备极大的破坏性和诱惑性。

整体趋势和隐患特征

  从病毒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,感染蠕虫病毒还是用户不幸“中招”的主要元凶,利用系统存在的相关漏洞,扫描后门端口并伺机侵入,篡改系统关键文件,导致无法正常启动或失去效用,最终迫使系统崩溃、蓝屏。而通过网页中植入相关代码、包括木马程序,形成“挂马”网页的形势散播,也是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。由此可见,“破坏性”和“传播性”依然是病毒的主要特征。

  在破坏性方面,除传统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关漏洞进行植入外,08、09年开始,通过其它软件后门,如Adobe系列产品的BUG进行植入,所形成的所谓利用“零日漏洞”攻击,也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破坏和入侵方式。


09安全威胁趋势和反病毒行业发展情况

利用非微软软件漏洞进行攻击的行为几乎达到了攻击总数的一半

  新近兴起的“零日漏洞”是指被发现后立即被恶意利用的安全漏洞,这种攻击利用厂商缺少防范意识薄弱或缺少及时补丁修复,“钻空”寻找突破,植入系统,篡改相关文件,从而能够造成巨大破坏。而一旦成功侵入,并开始发作,“零日漏洞”攻击就会迅速传播,甚至不断繁殖和进行“变种”。

  而在“传播性”方面,以“挂马”网页、“钓鱼”网页、IM病毒为代表的散布方式,已经愈发引起用户的担忧,一方面很多正规站点,因存在漏洞被黑客侵入,在页面中写入部分恶意代码,导致其加载木马程序,一方面很多通过注册相似域名,高度模仿官方页面,并散播部分虚假广告、中奖信息,骗取用户访问,或是在浏览后自动植入病毒,或是要求用户输入相关信息,并最终窃取用户钱财。

09安全威胁趋势和反病毒行业发展情况
通过“挂马”方式植入病毒是08、09年的全新传播方式

  从整体趋势来看,相比07年以前的安全威胁,病毒的破坏方式更强、传播方式更加“多元化”。同时伴随网络高速发展,人们开始乐于接受网络购物、网银支付、在线交易、以及包括网络游戏的快速兴起和市场的逐渐成熟。这也诱使黑客萌生了犯罪动机。特别是窃取账号和盗取网银余额等行为,已经逐渐引起成整个社会的关注。

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

  说到了病毒的威胁,自然要谈反病毒领域的发展,这场“魔道之争“维持了很多年,总体讲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无限拓展。当用户安装并使用相关的防火墙程序之后,已可有效屏蔽或拦截绝大多数的入侵病毒。通过不断升级和完善的查杀引擎,也可以有效清除各类隐藏在系统中的病毒程序。加之一些交互时系统,如”云安全“系统的兴起,也有效提高了病毒分析和捕获效率。快速对已知和未知病毒做出响应。

  回顾反病毒历史,我们则首先可以从查杀引擎的变迁说起,早年的反病毒软件,大多采取特征码甄别和广谱特征认知等方式对病毒进行检测,虽然这种方式持续了很多年,甚至一直到本世纪初,但最终却由于误杀率过高、检测速度太慢而被逐渐淘汰。在新时代的反病毒产品中,以”启发式“扫描和“行为判定”、“虚拟机脱壳技术”检测为代表的新式查杀引擎,已经成为了当前杀软所采用的主流技术。


09安全威胁趋势和反病毒行业发展情况

“行为分析判定”已成为当前杀毒所采用的主要侦测技术

  同时在防护模块中,以智能时时监控系统、主动防御系统以及网络攻击防御、系统漏洞监控等标准防护系统、以及包括黑客行为判定、“沙盒”技术等防护模块的引入,也使得反病毒产品可以有效遏制病毒发作,并拦截各类威胁程序试图利用系统后门或漏洞,对计算机进行攻击。

09安全威胁趋势和反病毒行业发展情况
以“智能主动防御”为主题的全新反病毒技术已经成为主流

  同时,出当前所采取的相关反病毒技术之外,目前已经初具端倪的如“云安全”、“沙盒”系统等,也将成为日后的杀软所采取的主流技术,通过“云安全”系统,每一个杀软用户,都可以自由上传自己的相关日志信息,供工程师进行分析,并在进行整理后最后判定后,融入到病毒库更新当中,真正实现信息交互和实时响应。

  了解类别、回顾历史、洞悉现状、展望未来,安全领域在这几十年中不断发展、前行,从早期的简单对抗、手工清除,到如今的智能扫描、一键查杀,从部分所谓的“杀毒软件”目前仍然在采取的靠更新病毒特征来维持识别机制的传统方式、到如今通过“启发式扫描”、“行为判定”为代表的全新技术引擎。一部行业的“编年史”让我们体会了这些年发展的不易。然而安全行业的威胁依然严峻、防病毒事业任重道远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,邪不可能压正,这场维持了几十年、可能还将继续战斗几十年的“矛与盾”之间的斗争将最终以反病毒事业的胜利而告终。

Write a comment

Comments: 0